一、胎黄(新生儿黄疸)
发布时间:2023-09-30

胎黄(新生儿黄疸)多源自母体素蕴湿热之毒或新生儿感受湿热之邪未及宣泄,蕴蓄于内而透发于外所致。《幼科证治准绳》云:‘’凡黄病者,不可一概而论,标本不同,证治亦异,乃脾胃气虚感受湿热,郁于腠理,淫于皮肤,蕴积成黄,熏发于外,姑有此证。‘’西医学称之为新生儿黄疸,包括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及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淤阻,肝细胞性黄疸,败血症等。新生儿过早<2天或过迟出现黄疸(>2周)都非正常生理现象。黄胆于分娩后三周还不消退,且持续加深的,为病理性黄疸。目前用经皮测试黄疸仪检测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12mg/dl,早产儿>15mg/dl均为高胆红素血症。若胆红素超过18mg/dl,有核黄疸可疑。因其会损害中枢神经致脑病,常有后遗症。

中医认识胎黄分两类:湿热郁蒸,寒湿阻滞即阴黄和阳黄。

1.湿热郁蒸致黄疸:阳黄,面目黄,色鲜明,或发热,便干结,口渴多饮,小便黄,舌苔黄腻。湿热雍阻脾胃,肝胆疏泄失常为主因,湿与热孰轻孰重,当辨清晰,用药轻重有别。清热利湿为主,经验方茵白合剂,茵陈蒿,生栀,白茅根,积雪草,六一散。此方经上万例黄疸性肝炎验证有效。茵陈蒿,栀子,积雪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白茅根,六一散利水化湿渗湿力更彰,且味微甘适合儿童。经验告诉我们,若黄疸偏重或退退黄不迅速,加用溪田草虎杖有清热解毒,活血去瘀,利湿退黄,部分病儿有轻度便溏,笔者认为大便在一日三次之内更有利泄毒退黄,若大便一日超过三次可以减轻虎杖用量以10克为度。

2.寒湿阻滞型黄疸:面目发黄,色泽偏晦暗,肢凉,唇色淡红,舌质淡,苔白浊,便多溏,此系母婴均体弱,湿热之邪寒化而成宜温中去寒化浊,益气健脾渗湿。方用茵陈理中汤为主,茵陈 ,田基黄、白术、干姜、甘草、茯苓、郁金、丹参。干姜、白术、甘草、温中燥湿,茵陈、田基黄利湿退黄,茯苓健脾祛湿,郁金丹参活血瘀。

对于气滞血瘀而致胎黄,目前因现代医学发达,家长重视,早发现,早治疗,到中医儿科就诊已属甚少,多见病程长,肝脾肿大,有出血倾向等,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下为治,佐凉血止血。


工作室介绍更多
陈辉清,男,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40余年,现任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曾获福建省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殊荣。擅长治疗各类儿科疾患,尤对儿童哮喘、呼吸道感染、厌食、肠炎、肝病等有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