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卡喉,窒息夺命!短短4-6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掌握一项简单有效的急救技能,就能在危急关头挽救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这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全世界公认的解除气道异物梗阻的首选方法。
可以将人的肺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儿,假如气嘴儿被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儿的异物冲出,这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物理学原理。
关键特征:患者无法说话、无法咳嗽、呼吸困难!
突然发生:通常在进食、玩耍或口含小物件时突然发生。
手呈“V”字抓喉:这是国际通用的窒息求救信号!患者会不自觉地用一只手或双手抓住自己的脖子(喉结下方)。
表情惊恐、面色改变:先是憋得通红,很快可能转为青紫。
无法说话或声音微弱:试图咳嗽但咳不出声,或只能发出尖锐的“鸡鸣样”吸气声。
呼吸困难: 吸气费力,可见锁骨上窝、肋间隙、胸骨上窝凹陷(三凹征)。
(一)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法
1. 站位: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以保持身体平衡。
2. 手臂环绕:双手环绕患者的腰部,从背后抱住患者。
3. 手部姿势: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侧顶在患者腹部正中线,脐部上方约两横指(约2厘米)处,注意不要接触剑突(胸骨下方的软骨部分)和肋缘。
4. 冲击动作: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用力地向内、向上冲击腹部。每次冲击动作要明显分开,连续进行,直到异物排出。
5. 观察反应:在进行冲击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异物排出,患者能够正常呼吸,应立即停止操作。
(二)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1岁以下)
1. 体位摆放: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施救者手臂上,头部略低于身体,用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部和下颌,以保护颈部。
2. 背部拍击:用手掌根部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进行5次快速、有力的拍击,每次拍击动作要清晰、有节奏,力度适中。
3. 翻转体位:如果击拍背部后异物仍未排出,将婴儿翻转过来,使其仰卧在施救者手臂上,头部仍保持略低于身体的位置。
4. 胸部按压:用两根手指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进行5次快速、有力的按压,深度约为婴儿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
5. 交替操作:背部拍击和胸部按压交替进行,每次操作5次,直到异物排出或婴儿能够正常呼吸。
(三)自救海姆立克急救法
如果自己不慎被异物卡喉,且周围没有其他人可以施救,可以采用以下自救方法:
1. 利用物体冲击:将腹部抵在硬物的边缘,如椅背、桌边、栏杆等,身体向前倾,用力向内、向上冲击腹部,重复操作,直到异物排出。
2. 咳嗽法:如果还能呼吸,尽量用力咳嗽,通过咳嗽产生的气流将异物排出。但如果咳嗽无效,且呼吸困难加重,应立即寻求他人帮助或拨打急救电话。
误区1:用手抠喉咙。可能将异物推得更深!
误区2:只拍背不冲击(成人/大童)。 拍背效果远不如腹部冲击有效,甚至可能使异物下移卡得更死。
误区3:对婴幼儿使用成人腹部冲击法,极易导致肝脾破裂等严重损伤。
误区4:患者还能咳嗽时就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注意:海姆立克急救法只在完全梗阻时使用。
误区5:忽略求救。自救或施救同时务必大声呼救并拨打120!
赶快学习一下这个急救技能吧,
关键时刻可以自救或救助他人!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呼吸三科设有呼吸专科门诊、呼吸病床45张,设有呼吸内镜室。呼吸介入学科带头人刘婷副主任医师担任科主任,目前科室拥有高素质多层次人才梯队,具有全新的管理理念及人文化服务模式,现有专科医师7人,护理人员15人。科室除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外,对于疑难和危重病例的诊治也具有丰富的经验。科室拥有国内先进的电子支气管镜、多功能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综合心电监护仪、冷冻治疗仪、钬激光治疗仪等先进设备。科室擅长气管镜的常规检查,开展经支气管镜下冷冻、氩气刀、激光、球囊扩张、粘膜活检、支气管镜局部给药、气道异物钳取术、床旁气管镜等应用于危重病人诊治的治疗项目,目前处于我省该领域领先水平。
科室电话:0591-86300075/8630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