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来后,心理门诊问诊的患者数量日渐增多。文文(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她这几个月的表现让她的父母非常的担心……
文文在小学的时候还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子,她的成绩还不错,在班级里排名中上,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开心果”,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喜欢有时间就和朋友出去散心。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让父母省心,让老师放心的好孩子,她最近的变化让文文的父母忧心忡忡:文文的情绪最近不知为何开始变得不稳定起来,经常闷闷不乐,喜欢一个人呆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学习的时候也感觉到专注力变差,经常一不小心就走神发呆,学习态度没有以前积极了,甚至有时会闹脾气“不想去上学”。学校老师已经多次反馈了文文的学习问题,爸爸妈妈也着急,但是文文就是拒绝和爸爸妈妈沟通,甚至有时候还会大发脾气……
文文的爸爸妈妈急坏了,他们尝试了许多方法“道理也讲了”“找人也劝说了”“危害也分析”“该批评也批评了”,总之是“软硬兼施”,但是实际却一筹莫展。
“文文到底怎么了?”这是文文父母最大的困扰,经由他人的介绍,文文的父母带着孩子前往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在经过门诊医生就诊后,医生建议文文进行心理治疗,通过心理访谈以及心理格盘,文文倾诉了她心里面真正的困扰。
原来文文在升入初中以后,因为班级的同学都是新同学,文文一开始也积极主动尝试交友,并且交了几个好朋友。但是有一次这几个好朋友吵架了,文文出于好心就去劝架。但是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她的朋友们都认为文文在多管闲事,事后这几个朋友和好了,但是她们开始排挤起文文来。不仅联合起来不和文文玩,还撺掇其他同学疏远文文,因为文文“什么情况都不懂还爱瞎掺和,多管闲事”。
这种突如其来的疏远和冷暴力让文文大为受挫,她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社交挫折因此开始出现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封闭自己和无心学业的情况。而文文从小是与爷爷奶奶生活,父母是近两年才回到老家一起生活,因此文文从小就与父母缺乏沟通,事情一发生就更加不知道如何向父母求助了。
在心理疏导结束后,心理治疗师黄婷结合文文的社交困境,给文文反馈了社交策略并且同文文共同商讨制定了情绪的宣泄方案,并且也告知了文文的家长更好的亲子沟通策略,在文文自身的自我改变以及家庭的积极配合下,文文逐渐又交上了新朋友,开始逐渐开朗起来。
校园霸凌是什么?
校园霸凌,更准确的名称应为学生欺凌。学生欺凌这一法律概念首次出现是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该法规定“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图片来源于微信公共图库)
孩子被校园霸凌的信号是什么?
2. 情绪无端变化:孩子突然出现情绪低落、情绪反复无常、突然敏感易激惹、或是出现乱发脾气,情绪控制差的情况;
3. 抱怨有同学针对他:孩子经常抱怨学校和同学的不满,抱怨和同学的关系问题;
4. 身上出现伤痕: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
5. 行为异常:孩子开始出现偷偷伤害自己;
6. 睡眠出现问题:孩子经常反馈晚上睡不着,或者家长发现近期孩子很晚入睡。
孩子为什么不求助?
2. 孩子本身比较敏感内向,遇事没有很好的因对策略“怕找人处理被批评小题大做”;
3. 曾向父母求助,但没得到父母的重视“小孩子有点小矛盾没什么”;
4. 学校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
遇到校园霸凌,家长应该怎么做?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忍一忍就好了”,容易影响孩子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我们需要提前告知孩子遇到困境可以找家长或者老师求援,如果孩子无法应对,家长应采取行动,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
2. 保持情绪稳定,无条件支持孩子
发现孩子出事以后,家长需要控制情绪,在稳定的情绪下安抚与支持孩子,并告知孩子自己作为家长会无条件帮助孩子并为孩子出谋划策。
3. 接纳孩子,不要批评指责
发现孩子出事以后,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如情绪不稳定、厌学等问题)家长应及时觉察并接纳,不要因此批评指责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避免恶化情况。
4. 感谢,你肯将事情讲出来,很勇敢
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说明,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爸妈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
5. 最后,我们要记得告诉孩子
抵制校园霸凌,我们既不要做受害者,也不要做施暴者。
▌科室简介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科室。科室拥有高级职称3人,多人担任国家以及省市精神医学以及心理学会常委、委员。年门诊量近2万,为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多动症、抽动症、智力障碍、学习障碍、语言障碍、孤独谱系障碍等)及青少年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障碍、适应障碍及躯体化障碍等精神障碍提供综合性诊疗方案;承担院内外心身疾病联合会诊和多学科会诊任务。是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及福州大学应用心理系临床实践基地。开展省市科研课题多项;连续多年主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福建省儿童精神卫生新进展”学习班。在认知评估、心理评估、精神行为评估之外,开展门诊心理疏导,个体心理治疗,沙盘治疗,家庭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常年举办行为问题、发育障碍、注意障碍、青春期问题的家长教练课程;与多家中小学签订医教合作协议,进行义诊、转诊,举办教师、家长心理素养提升讲座。
特色服务项目: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承顺楼1层、3层和4层
受训经历:
◆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暴露治疗培训
◆连续三年CBT教学基地教师连续培训
◆peers社交技能培训
◆儿童心理危机干预训练
◆辩证行为疗法(DBT)家长教练培训
◆连续四年家庭治疗方向督导
◆家庭治疗新技术学习班
专长:
儿童及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行为、社交、青春期一般心理问题等个体咨询以及行为问题、心理危机干预、社交技能等问题家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