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网站! 登录 | 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 医院首页 > 护理园地 > 健康教育

第一鳃裂瘘管——少见的外耳道流脓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0-12-28  点击数:

2020年5月,2岁的小伟(化名)因左外耳道流脓、肿痛到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小伟爸爸说,自小伟出生起,就发现左外耳道前上壁皮肤上有个针眼大小的小孔,时常有脓液溢出。但近日突然出现明显红肿、剧烈疼痛,不让触碰。接诊医生发现,小伟的左外耳道已肿胀至完全阻塞,且已形成脓肿,立即切开外耳道皮肤,引流出较多脓液,并嘱咐继续换药。几天后,小伟病情明显好转,耳道肿痛消退,脓腔经换药也已愈合。


2个月后,小伟因左外耳道再度肿痛而至耳鼻咽喉科就诊,经医生检查,原来是左外耳道内脓肿再次形成,只得再次切开引流换药。期间行CT检查,诊断为第一鳃裂瘘管,并建议待脓肿愈合、炎症消退后行第一鳃裂瘘管切除术。但因心疼孩子,小伟家长不愿接受全麻手术。但是接下来的几个月,小伟几乎每个月都发作一次外耳道脓肿,严重影响了家长和小伟的生活质量。最终,小伟家长不再纠结,在全麻下进行了第一鳃裂瘘管切除术。


图片


耳鼻咽喉科沈翎主任团队对小伟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细致的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判断病变与腮腺、面神经的关系;分次注射染色剂,确保术中能清晰显示病变组织。术中,沈翎主任团队采用显微射频手术系统,减少出血、以保持清晰的术野,还能让术后切口愈合更加美观。因病变范围过大(瘘管大小约2cm*1cm),尽管术中十分注意耳道皮肤的保留,但依然面临术后外耳道狭窄的风险。所以,耳鼻咽喉科联合整形外科采用特殊的缝合技术,并在外耳道留置扩张管以预防狭窄。术后,小伟伤口愈合良好、美观,外耳道通畅。


图片

上图分别是术后1天、术后半月和术后1月的外耳照片
图片


据悉,第一鳃裂畸形(瘘管、囊肿等)是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于耳周、颈部,多数瘘口位置隐蔽,常位于外耳道内,而部分的第一鳃裂囊肿可出现于耳后。


图片


出现外耳道瘘口流脓或听力下降时,易误诊为外耳道炎、外耳道胆脂瘤或中耳炎。该畸形常不能在疾病早期确诊,一般在反复红肿流脓后才被发现,有研究报道显示,从首次症状出现到确诊的病程为3.5年。因此,对耳周感染反复切开排脓者应仔细检查,以免漏诊误诊。出现感染后,局部瘢痕形成,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面神经、腮腺粘连,增加术中病变组织残留、面神经损伤的风险,易导致术后复发,面瘫等并发症,因此,在确诊后的炎症静止期应及早手术。


手术切除是唯一根治的方法,但在临床中常常出现完整切除病变组织难度较大、容易损伤面神经、术后易复发等情况,是一种较复杂的手术。此外,术前还需仔细检查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可避免复发,创面处理要注意预防术后耳道狭窄。目前,我科已成功开展多例此类手术,获得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科室简介

耳鼻咽喉科

耳鼻咽喉科是目前我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儿童耳鼻咽喉专科,也是医院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科。科室设床位32张,睡眠监测室7间(包括3间睡眠床垫监测室),设有治疗室、听力检查室、内镜室及睡眠监测中心,配备有先进的专科检查及手术设备,能开展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炎、听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睡眠呼吸障碍、耳鼻咽喉及食道异物、后鼻孔闭锁、耳前瘘管、鳃裂瘘管、甲状舌管囊肿、舌根肿物等常见病、疑难病及先天性疾病的诊治工作。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儿童鼾症的全方位综合诊疗,尤其对重度鼾症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包括多导/床垫睡眠监测、CPAP治疗和低温等离子射频手术。并开展了婴幼儿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同时对后鼻孔息肉、后鼻孔闭锁、鼻咽部肿瘤、甲状舌管囊肿等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进行革新,采用微创手术理念,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年手术1500余台次,年门诊量8万余人次。

以学科带头人沈翎主任医师为核心的医疗团队,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源收录论文4篇,参与儿童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团队获省市级科技立项4项,多次荣获省医学科技奖、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金奖等。

门诊安排: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周日上午半天。

科室电话:0591-86300116。

文/耳鼻咽喉科



护理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