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秋季如何养生?宝妈们赶紧收藏秘方
发布时间:2023-08-19

小儿秋季如何养生?宝妈们赶紧收藏秘方

立秋之后虽然还有秋老虎肆虐但气温的整体趋势渐渐转凉俗语说清早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也有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之说

 

所以立秋节气可看作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也是小儿呼吸、消化道疾病多发期。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理论,小儿秋季护养得当,对其健康过冬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错误的方法不仅不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好处,反而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夏末秋初时节,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这时是“秋冻”的最佳时期,适合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使机体自然过渡到冬天,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但是,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儿童,以及本身有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胃肠炎的儿童,由于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差,遇冷抵抗能力下降、御寒能力较弱,身体很快会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容易诱发宿疾,因此,儿童应注意气温变化而适当增减衣服,但也不用过早穿得太厚实,适度即可。


民间素有“贴秋膘”的说法,其原因是在炎热的夏季,食欲欠佳食量少,能量消耗大,到了秋天,天气凉爽,就希望多吃点“好东西”补身体。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适当进补可强身健体,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适当进补有益健康,但不可滥补,不可虚实不分,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梨等,可与中药配伍制成药膳,采取平补、慢补的方式,则功效更佳。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现象。虽然为了健康推荐每天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会给小儿肾脏带来负担,使身体受到危害。我国古代医学家千百年前就总结出了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淡盐水,能让体内水分不轻易流失且能维持身体的盐分平衡;而夜晚喝蜂蜜水又可以起到润肺养肺、润肠通便的作用。为了防止“秋燥”,饮食宜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水果蔬菜,如白萝卜、胡萝卜等。为防止皮肤干裂,洗澡时间不宜太长,水温以2429℃为宜,浴后抹护肤品滋润皮肤。


工作室介绍更多
陈辉清,男,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40余年,现任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曾获福建省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殊荣。擅长治疗各类儿科疾患,尤对儿童哮喘、呼吸道感染、厌食、肠炎、肝病等有专长。